培育优良作风争做“四有”型党员干部

时间: 2014/03/13   作者: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有优良作风。”培育优良作风,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发展之基和党员干部成长进步之需、干事创业之要。当下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关键是要在创新、实干、为民等方面身体力行、当好表率,努力争做“四有”型党员干部。

一、有勇于创新的智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古往今来,“不循古而兴,不易礼而亡”的先例时刻警醒着后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更成为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创新不仅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更是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根本需要,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需要创新。因此,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因循守旧的观念,强化创新和发展意识,很好地探讨研究工作新思路、新招数。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新理论、新观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要树立想大事、立大业的精神,与高的攀,与优的比,与强的争,自觉克服小富即满、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思想。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倡导“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时代进取精神,在全社会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二、有抢抓机遇的胆识。综观各地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量事实都证明:哪里抢抓机遇意识强,见事早、善谋事、行动快,发展环境就有吸引力、有活力,经济社会就发展得好,就有生机、有后劲。应当明确,机遇稍纵即逝。一步抓不住,十步赶不上;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只有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我们才能抓住和用好机遇,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如果自满懈怠,心浮气躁,就不可能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可能丧失。特别在当前深度变革、加快转型的时代,区域之间的竞争已从过去那种简单地、表层地靠“优惠政策”转为比拼“发展软环境”,看谁的环境更优、谁的服务更好、谁的效率更高。必须认清当前飞速发展的形势,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和新的市场条件,在更高的参照系中确立工作坐标和定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三、有真抓实干的本领。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一个优良传统。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当前最根本的就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切忌简单化、表面化、空洞化和功利化。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作风,铺下身子,自我加压,振奋精神,带头实干,埋头苦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对决定的事情,做出的决策,安排的工作,说了算,定了干,尽心尽力,全力以赴,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四、有一心为民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执政为民,至关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是否有诚心、有真情,即有没有对人民群众发自肺腑的真挚感情,能不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群众观点,广泛联系群众,听实话,摸实情,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做到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怀爱民之心,常建为民之言,多思富民之举,满怀对人民群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情实感,兢兢业业办实事,千方百计办好事,竭尽全力办大事,切实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心中常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对人民群众有了真情,干事创业就会有热情、有激情,就会不怕艰辛,就会无私无畏,就会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事为民办。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