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莹莹,女,博士,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系专任教师,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态学系教工党支部宣传兼统战委员、讲师。曾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湖南农业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环境与生态学院“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优秀事迹如下:
(一)政治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自入党以来,该同志始终恪守“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和使命,坚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该同志自2022年开始协助开展党支部档案建设工作,自2023年起担任生态学系教工党支部宣传兼统战委员,严格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各项任务,认真落实党支部“五化建设”要求和“三会一课”制度,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在民主评议中多次获评优秀。
(二)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勇于担当职责使命。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对提高人们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该同志时刻谨记“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秉持“笨鸟先飞”、“笨鸟恒飞”的精神,对标《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提升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行动自觉,认真工作,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当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23级生态四班的班主任,该同志尊重、关心、关爱学生,所指导的班级思想、班风、学风总体向好,获评2023‒2024学年度“先进班集体”,该同志获评2024年湖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同时,该同志还积极参与学院和学科建设等公共服务工作,自2021年至2023年担任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学位点助手。服务期间,密切联系学生,认真协助学院、学位点和研究生指导老师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复试、开题、中期考核、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培养环节的相关工作。
(三)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该同志不断坚持自我学习,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岗前培训中,该同志表现优秀,获评2021年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秀学员”。入职后,该同志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潜心备课,耐心磨课。目前,该同志担任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普通生态学”的课程负责人,参与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土壤学”和“生物统计学”课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农业环境生态方向硕士研究生“农业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专题”课程以及生态系面向全校本科生新开设的“生态思维与美丽中国”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考评反馈良好,颇受学生认可。
(四)扎根一线开展科研,躬身实践服务民生。
该同志自2010年至2021年长期驻守在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观测研究站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同所在团队一起围绕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服务功能提升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技术研发与示范及服务工作。其间,曾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特色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技术示范研究”和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广西喀斯特区生态服务提升与民生改善研究示范”。研究成果为我国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实践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该同志研究发现了耕作干扰导致喀斯特土壤大团聚体崩解-微生物群落改变-代谢效率降低的碳氮养分快速损失机理,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传统扰动土壤的耕作农业。据此研究结果,所在研究团队构建出了区域高强度耕作农业向保护性种植农业结构转型范式,提交中办国办咨询报告一份,支撑了西南喀斯特区在国家镰刀湾区实施调减玉米发展草食畜牧业。2021年该同志入职湖南农业大学,加入农业生态团队,参与稻渔综合种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2023年,以项目骨干的身份参与申请并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专项“稻田碳汇提升和甲烷减排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担任子课题“稻虾丰产与土壤碳增汇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负责人。该项目成果将为稻渔种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深化和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