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

时间: 2020/07/23   作者:   点击:

历史沿革: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全国开展农业环境保护科研和教学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下设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本学科起源于1973年湖南农学院农药残留分析组,1978年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设立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室。2004年获得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006年环境工程专业成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2009年在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农业院校并列第2名,并组建农业环境保护省部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10年成功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农业环境工程训练中心;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讲师及其他6人;专任教师按照学历划分:博士33人,硕士4人,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于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日本国立三重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外缘率达92.91%。人。专任教师有留学归国者或国外访问学者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 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农业部高级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委组织部青年百人计划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 人、芙蓉学者1人。

教学与科研平台:

    本学科拥有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学三个省部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拥有环境与资源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农业环境工程省部共建实训中心,拥有湖南省计量认证的测试中心、拥有环境工程仿真、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工程设计室、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实验室,面积达1200m2;馆藏2万余册的专业图书与设计手册。

学科拥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平台1个,“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环境保护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高效利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农业典型污染物生态修复与实地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具有湖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资质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检测中心”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农业环境污染修复工程中心、南方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协同创新中心3个校级科研平台,环境污染治理联合实验室、农业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研发中心等3个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达41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价值4170万元。拥有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等校外实习基地30余个,在长株潭建立了17个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基地和30余个农田灌溉水重金属污染净化示范基地,且与30余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良好合作。

科学研究:

本学科立足农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紧跟学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需求,紧扣我国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课题,开展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环境材料与废物资源化、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物及检测技术、农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和环境微生物与生态毒理学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凝练并形成1)环境污染控制工程、2)环境污染化学、3)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和 4)环境生物技术等4大研究方向,初步建成具有突出 的区域优势及行业有影响的湖南省重点学科,为湖南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本学科近五年(20162020),主持或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50余项,研究经费总额达9192万元,年均科研经费1838余万元,人均科研经费270余万元,人均年科研经费55余万元。其中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环保部/科技部等相关国家级课题36项,研究经费总额达2650万元;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农委、生态环境厅等相关省部级课题64项,研究经费总额达3765万元。发表论文520余篇,人年均发表论文2.25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6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16部,授权专利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及教研奖励10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