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衡阳站建设规划高层战略论坛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期考核研讨会在衡阳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等单位协办。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专项管理团队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出席会议,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佟来生到会指导。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光辉、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周顺桂、衡阳师范学院副校长李玲玲、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颖、华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院长刘承帅、衡阳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朱捷、以及我院院长周耀渝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衡阳站建站论坛
当日上午,会议聚焦衡阳站建设规划,围绕站点功能定位、区域生态监测网络构建、数据平台整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战略研讨。与会专家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就衡阳站建设规划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光辉提出"校-院-站"联动的数据共享机制,以其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为衡阳站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当日下午,会议重点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稻田镉砷原位钝化/矿化及水稻吸收的关键调控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3YFD1700125)进行年度进展评估。项目负责人、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周耀渝教授系统汇报了项目阶段性成果,重点展示了微胶囊缓释材料研发、田间原位钝化/矿化技术初步验证等突破性进展,并详细阐述了“铁碳协同体系构建-水分管理优化-土壤健康评估”的全链条技术框架,为项目后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年度进展会现场
由邵明安院士、周顺桂教授、刘承帅教授、黄道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所)、张颖教授、贾小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辛俊亮处长(湖南工学院)以及汤启国主任科员(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李晶专员(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展开质询与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进度符合预期,经费使用规范,多单位协同机制运行高效,研究工作系统性强、成果显著,已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负责人湖南农业大学周耀渝进行汇报
针对未来工作部署,专家组从研究方法优化、技术路径拓展、资源整合利用等多维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强调项目技术需要紧密贴合实际情景,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项目组将基于专家建议锚定下一阶段攻坚目标:一是加速技术集成优化,推进铁基材料与功能微生物的定向耦合工艺;二是拓展应用场景,在不同程度镉砷复合污染区建立示范区,验证技术普适性;三是布局成果转化,加速技术模式标准化推广,形成"技术-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与会专家对项目研究进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项目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为下一阶段研究目标指明方向。会议通过“战略研讨-成果检验-路径规划”三维联动,为提升项目创新能级、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注入强劲动能。预期成果将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