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霖

时间: 2020/08/04   作者:   点击:

姓名:陈法霖 职称:讲师 工作QQ50131395

E-mailcfl224@163.com

 

个人简介:

陈法霖19852月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3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系教师。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特别关注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群落的联系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已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和土壤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湖南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工作。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关注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等。

 

工作经历:

2023/01-至今       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2019/10-2022/1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11/07-2019/09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经历:

2009/09-2013/06,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生态学博士学位。

2006/09-2009/07,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获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硕士学位。

2002/09-2006/06,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

 

教学情况:

1.         专业基础课程《生物统计》、《土壤学》课程负责人。

2.         专业核心课程《土壤生态》课程负责人。

 

近五年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过碳酰胺调控多菌灵在土壤-植物中降解与转运机制的研究,2022-2025年,参加。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从土壤微生物的反馈调节剖析生物炭对南方稻田生产能力的调控机理,2016-2018年,主持。

3.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物炭与肥料减量配施对酸性稻田磷的生物有效性及水稻吸收的影响,2020-2022年,主持。

4.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生物炭与肥料减量配施对稻田氮循环特征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2020-2022年,主持。

5.         湖南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稻秸秆谷壳资源化利用与低聚木糖制备研究,2016-2018年,子课题主持。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生物炭基肥料替代化肥技术集成—生物炭基肥料水稻化肥减施技术集成与模式构建,2017-2020年,参加。

7.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本地寄生植物日本菟丝子生物控制外来杂草葎草的风险评价研究,2018-2020年,参加。

 

获奖:

[1]      2021年度湖南农业大学年度考核优秀。

[2]      2016年度湖南农业大学年度考核优秀并给予嘉奖。

[3]      201520162018年度湖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

[4]      2015年度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

[5]      20142015年度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6]      2021年度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7]      谭淑端, 陈法霖, 姜利红. 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实验与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9

 

专利:

[1]      林元山*, 田云, 陈法霖, 蒋维勇, 苏泽琳, 王珂瑶, 刘维, 祝凌志, 王翀, 周海燕,管桂萍, 刘虎虎, 卢向阳. 木质纤维素在制备土壤调理剂、膨松剂、燃料或堆肥发酵填充剂中的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ZL 2018 1 0528677.0

 

近五年代表性著作:

[1]      Niu Y, Chen F, Li Y, Ren B. Trends and sourc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global river and lake sediments from 1970 to 2018. 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21, 257: 1-35.

[2]      Cai Z, Fan C, Chen F, Li X. Pseudo-invariant feature-base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pif-lrm): An effective normaliz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urbanization impacts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Atmosphere, 2021, 12(11)

[3]      荣飞龙, 蔡正午, 覃莎莎, 张凯, 吴立群, 阳树英, 肖智华, 任勃, 林元山, 陈法霖*. 酸性稻田添加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基于5年大田试验. 生态学报, 2020, 40(13): 4413-4424

[4]      Wang Y, Zheng H, Chen F, Zeng J, Zhou J, Ouyang Z. Stabiliti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 cycling genes are higher in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than in artificial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20

[5]      陈法霖, 张凯, 向丹, 吴爱平, 李有志, 邹冬生, 郑华. 桉树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基于控制实验研究. 土壤学报, 2019, 56(02): 432-442

[6]      Wang Y, Zheng H, Chen F, Yang Y, Zeng J, Van Nostrand J D, Zhou J, Ouyang Z. Artificial reforestation produces less diverse soil nitrogen-cycling genes than natural restoration. Ecosphere, 2019, 10(1): 10

[7]      Wang Y, Zheng H, Chen F, Zeng J, Ouyang Z. Forest restoration approaches affect soil compositions of lignin, substituted fatty acids, and lignin degradation-associated genes.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9, 138: 213-219

[8]      陈法霖, 张凯, 王芸, 吴爱平, 李有志, 邹冬生, 郑华. 引进种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8, 38(22):8070-8079

 

著作教材:

郑华, 张凯, 陈法霖. 桉树人工林土壤生态过程. 科学出版社, 46万字,2018.

 

招生专业/方向:

学术型硕士:生态学

专业型硕士: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业生态方向)



点击下载文件:

上一篇: 黄振蓉

下一篇: 任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