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学院2007年学生工作年鉴

时间: 2007/12/25   作者: lqh   点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1.民主生活会:我们积极改革创新民主生活会,组织团员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思想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我院各团支部共组织召开了以“我的大学生活”、“环保在身边”、“团结青年跟党走、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等为主题民主生活会10次。

2.政治理论学习:先后举办了二次关于十七大精神的政治理论培训,以观看“十七大”记录片和相关影片为主,小组讨论为辅的形式,共培训150余位团员。

3.班刊比赛:举行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思想健康的20052006级班刊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

4.团干培训:421-22日组织21人参加校团委高级团干培训。

5.团支部风采大赛:以“文明以止、诚信立人”为主题的第五届团支部风采大赛作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选拔2005级国土三班参加比赛,获得第五届团支部风采大赛三等奖。

6.公开民主生活会:421晚上,我院召开第三届主题为“共谱资环蓝天,演绎青春赞歌”的公开民主生活会,凸现“和谐,青春”催人奋进主旋律。

7.关注特殊群体学生:调整关工委成员,提高老同志报酬,将原来600/人的标准调整到2000/每人的标准,将心理疾病学生分工负责到人,重点谈话引导,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反馈信息;关注特困学生,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安排勤工俭学工作岗位;公平公正评定助学金和生活补助;关工委老同志将24名三门以上补考同学重点谈话引导和要求,激发学习动力,帮助改进学习方法,要求改进作风方面的不足,收到较好的效果;及时统计学分不够的学生名单,多次谈话,苦口婆心,并通知家长到校,当面反馈信息,严格要求后进学生,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实际效果,

二、大学生党建工作方面

1.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教育:推选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群众基础的165名团员进党校学习。

2.预备党员培训:41415日进行了预备党员培训,院党总支书记周先娥同志、副书记刘庆华同志认真授课,课后开展讨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2245位预备党员参观杨开慧故居、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本年共有89位预备党员参加培训。

3.党员发展工作:一年来,参加党校学习的入党积极分子165人,五个支部共发展预备党员95人;预备党员转正47人。 到1130为止,共有党员117人,比例为13.98%,位居全校第一;到1218为止,共有党员168人,比例为20.07%

4.支部委员改选及培训:下半年,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了5个支部,在2004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二班设立支部,作为班级支部试点,健全支委班子和工作制度,组织支部书记和委员开展学习培训班,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义务,系统地习入党程序和职责,并在“井冈山红色之旅”中重温入党誓词并表决心,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

5.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同志系统学习,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指导意义、十七大精神意义等。

6.整顿党风学风:严肃支部纪律,扭转纪律松散局面,第一支部书记刘敏同志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一次整顿党风学风运动。刘敏同志以违纪典型为例,严肃提出批评,希望党员同志们能引以为戒,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努力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引进竞争机制,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聘用部长以上干部,由各班民主推荐、学生自己申报岗位、述职答辩、代表投票等程序产生部长以上干部,再由各部部长聘用本部干部,完善《资源环境学院干部考核条例》、《资源环境学院部长例会制度》、《资源环境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会议制度》、《资源环境学院优秀部门、优秀个人及明星社团评比制度》、《资源环境学院各部部门职责》等制度,力求发挥团总支学生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举办培训班,端正作风,严肃纪律,提高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申请邮箱,提供相互交流平台。

四、大学生学风建设和科技创新方面

1.很抓学风建设:积极举行资源环境学院2005—2006学年度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考勤、早自习考勤、听课等教学系列活动,我院大学生学风获得根本好转。

2.举行考研和英语四六级经验交流会:2007年上半年举行四六级动员暨考研经验交流会,为了督促大家积极备考英语四六级和考研,特邀请我校外国语学院老师和研究生处老师来给大家答疑,举办系列经验交流会。

3.本科生导师制实施:2006级、2007级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制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公布各专业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名单,设计学生选择导师的专用表格,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来选择导师促进大学生成才。

4.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在国家和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2004级环境工程专业一班曾东同学获得了一等奖,突破了我校历史上没有国家奖的历史记录。在校第六届“求真杯”作品竞赛中,我院徐持平获得“科技之星”一等奖,蒋敏、肖肖两项课题获得三等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科技图片展的评比中,关注西部—“青藏铁路”科技图片展赢得好评;在百家争鸣学术论坛中,邀请20余位专家教授,举办20余场讲座。

五、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方面

1.体育艺术活动:4-5月校篮球联赛男子篮球代表队第二名、女子篮球代表队第三名;校女生文化艺术节之院院百花艳文艺晚会上我院音乐舞台剧《梦.飞翔》荣获三等奖;参加校“廉政之星”合唱比赛;5院足球联赛05环工第一名、04国土第二名,院第九届环保杯篮球赛04国土第一名、03环工第二名院文化艺术节之“跨越千年”大型环保时装秀;6月初“生安、体艺、资环--三原色”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907级新生军训合唱比赛;10校第八届体育运动节之拔河比赛,院拔河比赛05环工第一名、07环工第二名、05农资第三名,院“新生杯”三人制篮球挑战赛072第一名、072第二名、071第三名,校第八届体育运动节之健美操比赛,资环院健美操代表队荣获第二名;11月校第八届体育运动节之田径运动会,我院荣获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三名;12月举办食品科技学院、农学院、工学院、生安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五院联谊“互与伦比”07级迎新晚会;女生部举办了一次女生乒乓球比赛。

2.文学艺术和文化宣传活动:我院宣传刊物《蓝韵》,校党委书记刘强亲笔题词,《蓝韵》是由资环学生自主自编,设计多个版块,涉及文学、生活、体育、法制、心理健康等多种内容;征集文章300余篇,举办隆重的发刊晚会。

3.积极推进素质拓展教育:指导青年志协、蓝韵文学社、三农学社、英语空间、FLY艺术团五大社团开展活动;青年志协组织爱心募捐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宣传环保理念,参加无偿献血等;蓝韵文学社组织社员开展“绕口令比赛”、“写作知道讲座”等活动,并与“英语空间”携手创办了中英文双语的月报《蓝色天空》;三农学社以关注“三农”、服务“三农”为宗旨,制作了以“聚焦资环,关注三农”为主题的网页;在“第八届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中,我院有二十多名青年志愿者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湖南省汽车博览会上,青志协成员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工作,3月我院青志协、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实施了“心连心 手牵手”, 我们一起来环保”活动;5月举行青年志成员走进幼儿园当教师,到烈士公园宣传环保等活动;成功举办以“演变环保图片展”、“七巧车模展”、“ 世纪环保时装秀”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倡导全校学生开展“环保、共建美丽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开展“女生文化节”,充分展现我院女生风采。

4.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4月“三农学社”组织了主题为《农村建设的几点个人看法》的讲座,邀请湖南社科院乡村建设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乡村发现》执行主编陈文胜先生讲座,51-7日邀请陈文胜先生在衡阳县金兰镇金沙村开展服务“三农”活动;8月中旬赴浏阳市柏加镇渡头村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六、日常管理与文明宿舍创建工作

1.日常管理:专门成立大学生文明督察队,负责文明宿舍的管理与创建工作,按照学生工作部的要求,积极安排和落实楼层值班工作,积极查处拉乱接现象,主动开展晚归检查,禁止大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确保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开展班长周报制度和重大事情报告制度,防止工作中存在盲区和空白点。

2.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每月评比文明寝室,10月份院优秀寝室:芷兰宿舍优秀寝室:101051260713506508155141551116301;东湖六栋优秀寝室:535545527,有10间。11月份院优秀寝室:101031010412609135061350815511155141551516301;东湖六栋优秀寝室:537538526,有12间;其中1010315511被推选参加校优秀寝室评选。同时,我院1010215514获得“最佳人气奖”荣誉称号;第二届宿舍文化节总奖项获奖学院三等奖。

3.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积极处理突发事件,本年发生三起学生参与打架事件,我们积极主动做好批评教育、思想转化、安抚和善后处理工作,为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而忘我工作。

七、新生入学教育

1.积极做好新生入学工作:认真开展新生入学报到注册工作,积极配合武装部开展新生军训、国防教育,全面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制订新生入学教育方案,选拔新生助理班主任,选拔新生班主任,选拔新生班干部,抓好新生入学教育环境,召开新生与教师见面会,学习方法介绍座谈会,鼓励新生参加团总支学生会干部竞选,培养新生干部,力争为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新生文明寝室创建:倡导良好的寝室文化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新生文明寝室评比活动,10102103多次评为文明寝室。

八、毕业生就业工作

1.举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为了解除大家对就业的困惑,引领大家更好的就业和择业,4月举行了《资源环境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分析了社会就业形势、讲述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积极主动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等内容。我院2007年应届毕业生共有全日制本科毕业生236人,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38人,环境工程专业111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87人。2007届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54人,考研比例23%。考取省委组织部选调2人,西部志愿者3人,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78%

2.领导重视就业工作:教职员工中“今天为毕业生找出路,就是为自己明天找饭碗”的思想已初步形成。学院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适应现行的工作要求,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资源环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学院根据各专业就业的实际情况,分专业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分类就业指导,同时经常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院党政会议的议事日程,先后专门或作为重要内容研究毕业生工作10多次。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会议及时通报就业政策落实和就业进展情况,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新问题。学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人人担担子,个个有压力,院领导亲自寻访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基地协议,教职工也是纷纷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为了推荐毕业生就业,土地资源管理系何长元老师主动介绍用人单位负责人来学院多次招聘毕业生。

3.强化就业服务意识:专门成立就业服务部,使就业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强化毕业生就业意识,以“人性化”推进毕业生就业。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回访制度。回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建立长期友好的联系;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努力完善服务体系;完善就业网络,畅通信息渠道;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群、短信等方式,及时通报就业信息,举办小型招聘会20余场次,参加招聘的毕业生达100多人次;动员全体教师关心和投入到就业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实行“论文指导教师责任制”,各系主任提供导师指导学生论文具体名单,就业实行论文指导教师责任制,由论文指导教师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制订了《资源环境学院毕业生就业补贴标准》,鼓励全体教师关心就业工作,推荐毕业生就业。

4.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举办“来自雪域高原的声音---2002届校友访谈”让校友为我们同学们讲述艰难的工作经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励大家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一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上岗、再发展”的就业观,培养学生积极务实的择业态度,鼓励毕业生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就业;二是提供针对个人的就业指导,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谈心,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协助毕业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正确定位,使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三是对学生进行择业技巧指导,开展一系列礼仪、心理方面的辅导,再根据每个毕业生不同的特点帮助他们准备资料,推销自己。

九、积极投入“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

为了迎评工作顺利开展,专门召开学生干部迎评动员大会,班级召开民主生活会,严格各项纪律和措施,统一资料上的数据和内容,要求全院学生熟记。指出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要求党员从自己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影响带动身边同学,严禁违法违纪现象发生,要求全院同学齐心协力、努力学习、刻苦奋斗、语言规范、行为文明,以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工作中不足

1.就业工作还有待加强:2007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共有4个班,毕业生达111人,人数相对较多,而需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较少,造成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出现,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择业难度较大,就业工作压力较大;各专业老师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联系相对较少,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措施和效果不明显;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条件;学院网站建设跟不上步伐,学生上网获取信息意识有待加强,网站利用率不高。

2.学生干部能力有待于提高:干部积极性与责任意识不强,与班上同学的沟通不够,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社团的特色未能很好的形成,有些社团与主管部门之间严重脱节,社员对开展活动的热情没有充分调动;凝聚力不够等。

 

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资源环境学院学生工作组

                                       二○○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