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工作的通知

时间: 2011/12/06   作者:   点击:
 

湘农团字[2011]16

 

关于进一步导青年(大生)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团总支(分团委)、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调研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重点把握不同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着力增强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能力,努力提升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引导水平,根据团中央《关于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团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共青团工作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目标,以提高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核心,建立健全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全校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日常化,推进思想引导工作理念科学化

把青年思想引导工作融入到团的日常工作活动,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说教思想引导理念,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不同内容的引导目标和引导方法,增强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和实效性。深入基层,深入青年,突出青年的主体地位,与青年交朋友,敢于与青年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锋,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

2.坚持尊重不同类别青年的现实差异,推进思想引导群体划分科学化

根据不同年级、专业、不同组织、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群体差异,认真分析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规律,坚持纵向划层次,横向划类别的原则,增强引导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思想引导工作具体化地落实到不同特点的青年群体身上。

3.坚持团的各项活动导向性,推进思想引导活动载体科学化

坚持开展团的各项活动并结合实际确定活动传递的核心引导内容。在活动开展中做调研,把握思想引导核心内容的传递效率,提高引导思想的针对性;在活动开展后做评估,掌握思想引导内容的传递效果。及时总结引导工作实效,拓展社会化引导载体,巩固组织化引导载体,注重帮助青年大学生客观分析看待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

4.坚持拓展团的宣传舆论阵地,推进思想引导传播路径科学化

要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用青年乐于接受的方法、青年熟悉的话语体系、青年喜欢的沟通方式开展工作,使引导工作更加贴近青年,更加符合青年的特点。大力拓展利用新兴媒体引导青年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渠道建设团的新媒体传播阵地。加强团属网站、报刊建设,巩固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牢牢把握团属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与其他媒体(报纸,广播,网络媒体等)的合作,大力拓展合作宣传阵地,拓展团的宣传途径,扩大共青团工作对青年的辐射面。

5.坚持提高团干部做好意识工作形态的能力,推进思想引导队伍建设科学化

通过系统培训、交流研讨、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基层团干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水平,提高团干部工作能力,培养锻炼一支素质较高、业务精通、熟悉基层、了解青年的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队伍。

三、工作内容

1.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关键点

通过具体深入的调研,全面了解本团组织青年学生都关心哪些重要的理论或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存在哪些模糊认识和思想困惑。把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摸清摸透,找准青年思想意识中的关键点。

调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面上的问卷调查,二是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为便于汇总分析,调查问卷由校团委统一设计提供,由各团总支(分团委)组织填写。面对面的深度访谈由校团委与各团总支(分团委)分别开展。

2.释疑解惑,努力帮助青年学生打开思想症结

各团组织紧扣调研中了解掌握的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尤其是要针对青年在社会观察中看到的现象与所接受的正面教育存在的一些反差,坚持“对症下药”,运用青年大学生习惯的语言和逻辑,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他们的思想困惑作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答,对他们的模糊认识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思想症结,走出认识误区。要联合各部门力量,积极主动地探寻解答青年思想困惑的切入点、观点、素材和逻辑,并在实践中反复与青年沟通碰撞,不断调整和完善,努力找到能够真正说服青年的有效引导内容,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

3.探索创新,开辟引导青年的新途径、新手段、新载体

按照贴近青年特点、体现时代特色的要求,从形式、手段、途径、载体等方面大力改进创新引导工作,探索将思想引导内容有效传递到青年中去的现实路径。各团总支(分团委)要结合自身实际,从“六求”素质教育活动的视角出发,围绕以下几个主要路径进行探索创新。

1)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引导青年;

2)如何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

3)如何创新引导青年的活动载体;

4)如何使优秀青年典型更加贴近青年、真正走进青年;

5)如何开展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和引导;

6)如何借助时尚元素和文化形式引导青年等。

4.总结经验,推广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好做法。

各团总支要进行认真总结,深入了解分类引导工作中探索的哪些新方式新办法管用,它们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团委将对各团总支(分团委)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

四、工作职责

)校团委职责

校团委对分类引导工作作出统一安排,全面指导全校的分类引导工作,加强服务和支持。

1.团委老师实行分类引导联系指导制。(详细联系安排见附件)

2.加强对团学干部的培训,组织各团总支之间进行交流。

3.与各团总支一起深入研究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解答。

4.帮助各团总支对创新举措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5.帮助各团总支争取党政领导对分类引导工作的支持。

各团总支的职责

及时向本学院党组织汇报分类引导工作情况,明确本学院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各项任务的具体落实。具体任务为“六个一”。

1.制订一份分类引导工作方案。认真研究本学院工作的方向和思路,分解工作任务,搭建工作班子,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于114之前上报方案。

2.提交一篇调查报告。在本学院青年中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深度访谈。发放问卷数量原则上不少于青年总数的1/5;召开3次以上不同类型学生的座谈会,进行20人以上一对一访谈。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本学院青年思想状况,找出他们思想意识中最主要、最集中的关键点,于1118前形成客观真实、有深度的青年思想意识状况调查报告,连同回收的原始问卷及统计数据报校团委。

3.撰写一批具有学院特色的工作案例。按照“六求”分类、结合各学院实际,从活动背景、目标理念、思路做法、活动实效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字数1500字左右。每个案例需提供300字左右专家点评意见。各学院应从“六求”视角提交不少于6个案例并于127前上交校团委。

4.建立一批具有学院特色的引导路径。按照“六求”分类、结合各学院实际,参照团中央《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引导路径格式提交不少于6个具体路径。引导路径要有针对性,引导路径要与引导内容紧密结合,思想内涵丰富,字数400左右。各学院提交的路径中必须要有一条利用手机、互联网、QQ群、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和具有时尚元素的引导路径。各学院将具体引导路径于127前上交校团委。

5.选树一批示范效应明显的青年典型或青年群体。要充分发挥先进青年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选树一批先进青年典型,推动先进青年典型选树的规范化、科学化,增强先进青年典型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校树立一批示范效应带动作用明显的典型青年群体,逐步建设先进青年典型资料库。各学院应选树一个示范效应明显的典型青年或青年群体事例,按照典型简介、典型事迹(1500字左右),专家点评(400字左右)的格式撰写。要求并于1215前上交校团委。

6.总结一批分类引导青年学生的理论成果。各学院要对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及时进行认真总结,特别是要系统地归纳各学院针对不同青年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有效的引导措施和办法,认真分析它们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原因,对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提炼和推广。聘请有关专家老师,深入研究分析如何运用符合各类青年学生接受习惯的语言、逻辑、观点和素材,引导青年学生思想认识,把在工作中积累总结的经验,形成理论成果,完成《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的转化。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对青年进行分类引导,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应对新挑战,大力增强引导青年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探索。各学院要从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履行团的根本职责的高度,从增强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出发,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2.把握导向。引导青年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团组织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对党的理论的阐释,首先要准确理解、把握本义,在此基础上运用青年习惯的逻辑和语言进行“翻译”和转化。

3.求真务实。要坚决克服表面化、笼统化的工作倾向。对青年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要深入、具体,对青年思想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要有前进一步是一步、前进一点是一点的精神,敢于迎着本质问题、迎着困难问题上,直接深入一线与青年面对面沟通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积极探索和创造思想引导工作的新方式、新办法,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4.注重提炼。工作中要注重挖掘和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查找不足。要及时向团委报送工作信息,要注意相关文件、图片、影像资料的留存。团委将通过湘农青年网、《团学通讯》、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交流工作动态,并向上级团组织报送典型经验。

六、总结表彰

校团委将根据各学院分类引导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分别评出优秀案例、十佳典型等项目,各学院分类引导开展情况将作为2011-2012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评比主要依据。

 

附件:校团委分类引导联系、指导安排表

 

            二○一一 年十月二十日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