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实践团成员分工协作,深入农情一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村情调研组挨家走访聆听民声,农技推广组前赴明月山锚定溪口产业方向,生态支教组与溪口村留守儿童破冰互动,湘农环生学子在溪口村用双脚丈量田间,与村民共同谋划生态规划与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童心筑梦:生态理念播种希望
实践团在溪口村小学启动“留守儿童生态夏令营”。生态支教组通过精心设计的科普游戏和趣味课程,迅速与50余名留守儿童建立起联系。轻松愉快的“破冰”环节后,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讲授生态环保知识,寓教于乐,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爱护绿水青山的种子。
深入走访:倾听民声汇聚民智
村情调研组深入农户,倾听真实心声。博士团成员与村民促膝长谈,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发展期盼,特别是走访了村里的抗战老兵和困难家庭。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精准绘制乡村产业振兴蓝图提供了扎实依据。
聚群策之力,共谋振兴规划
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磊、副院长雷鸣、彭亮教授带领博士团,与溪口村两委干部、种植大户、村民代表等举行座谈会。村党支部书记贺友仁详细剖析了当前产业振兴面临的三大核心困境:特色农产品遇滞销,优质黄桃因销售渠道单一、宣传不足,常陷于“烂果滞销”窘境;产业布局缺规划,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统筹,方向不明,效率低下;农业科技支撑弱, 制种育种技术落后,抗气候变化能力差,生产效率低且病虫害风险高。
博士团在实地考察中现场开出“良方”。一是搭建平台,畅通销路。组织专家对黄桃产业链进行深度调研,协助搭建电商平台,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溪口村量身定制资源整合方案,进行关键节点(如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三是科技赋能,助力发展:推动“科技小院”落地溪口,邀请制种育种专家定期驻村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四是加大宣传,品牌塑造。利用溪口特色资源,策划制作高质量村镇宣传片,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实地考察:谋划生态文旅融合
农技推广组与部分调研成员还前往明月山庄进行实地调研。村干部详细介绍了山庄以“生态保护优先、产业赋能、文旅融合”为核心的发展规划。实践团成员围绕“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和“乡村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助力溪为口村生态产业优化发展献计献策。
实践赋能:青春力量闪耀乡村
实践团通过生态课堂凝聚情感、科普教育播种希望、深度调研把准脉搏、精准献策破解难题,在溪口村的土地上留下了闪亮的青春足迹。实践团将持续关注并助力溪口发展,努力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落地,让青春智慧与青春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光彩。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