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环境与生态学院湘依科普服务队走进枫树山明昇小学,一场以“植物色素的秘密”为主题的生态小讲堂,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互动中触摸自然科学,让求知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

学院黄振蓉老师率先走上讲台开启这节科普课堂,用生动的比喻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黄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求知欲被充分点燃,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期待。宣讲同学接过科普接力棒,继续带领大家探索奥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志愿者刚吟出这句古诗,台下就响起此起彼伏的回应:“我见过岳麓山的红叶!”“枫叶秋天会从绿变红!”孩子们高高举起小手,分享着自己的观察。志愿者用“树叶里的调色师”生动的比喻,介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特性——“叶绿素是绿色小卫士,夏天守护树叶;秋天天气变凉,花青素就出来染出红叶啦”,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频频点头。

当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蓝染工艺”,志愿者展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织物的图片时,孩子们忍不住凑近屏幕,小声惊叹:“古人好厉害!”“蓝色居然是植物染出来的”。志愿者趁机提问:“大家觉得植物还能染出什么颜色?”“黄色!”“紫色!”抢答声接连不断,课堂氛围热烈又鲜活,孩子们在问答间深化了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理解。

“植物拓染”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分为4个小组,戴好一次性手套,将精心准备的植物叶片与花瓣平铺在拓染纸上,用胶带固定后,以硬币反复按压。随着汁液缓缓渗出,植物的纹路与色彩逐渐印在纸上,形成独一无二的自然艺术品。孩子们捧着自己的“自然艺术品”,互相展示、分享技巧,有的还主动帮同伴调整按压力度,指尖残留的草木清香与脸上的笑容相映成趣。

这场充满温度的科普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直观解锁了植物色素的奥秘,更用互动与陪伴点燃了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让自然之美、科学之趣深深扎根在童年时光里。
|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