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环境学院二ΟΟ六年学生工作总结要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1、坚持双周日晚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积极组织政治理论中心学习小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2、对学生干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特邀嘉宾为抗美援朝老战士、校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黎觐臣及原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屠敏仪教授和原湖南农学院畜牧水产系副主任郑明高教授,资环院关工委分会主任罗国才老师以及关工委李奇慧老师及蒋健容教授出席讲座。
3、加大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共选送了174名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学习培训,重点考察了176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132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党员的比例达到18.56%。
4、提高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由各班民主推荐、学生自己申报岗位、述职答辩、学生代表测评等程序选拔第七届团总支、学生会部长以上干部,由部长组阁其他成员,举办干部培训班;班长和部长以上干部实行聘任制,明确职责,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主动性。
5、团总支获得“红旗团总支”荣誉称号。
二、学风建设、日常管理、文体、科技创新及学生社团工作等。
1、狠抓学风建设。抓好课堂考勤。一方面要求任课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另一方面学生会学习部每天都对课堂进行抽查,学习委员每天对本班课堂进行严格的考勤登记并要求任课老师签字,每周将老师与学生的考勤情况及时汇总,对旷课较多的学生及时进行戒免谈话。2006届毕业生英语总过级率达到68%,排第一,2002级有177人报考研究生,占总人数的66.04%,录取83人,约占总人数的31%,总人数居第一。同时举办了2003级学生考研动员大会和经验交流会。
2、加强日常管理。制订了《寝室扣分量化标准》、《日常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各栋宿舍成立日管督导小组,坚持以人为本。11月份学生会举办了以大一新生为主体的“寝室文化设计大赛”,评选了一批优秀寝室。
3、建立贫困生资料库。建立和健全了贫困生资料库,加强对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的检查力度,多次召开上岗人员会议,加强与校勤工助学办公室联系。
4、文化艺术节。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全力打造了“绿色·爱·希望”文化艺术周,第二届“色彩飞扬”环保时装秀、“爱与拯救”环保图片展、“环保杯篮球联赛”系列主题活动,湖南卫视等等媒体作了报道。
5、学术科技节。在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2004级环境工程专业一班曾东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在校“求真杯”作品竞赛中,经评审委员会审核,共有12个项目荣获首期资助,4项通过二期资助,2005级环境工程专业甘树等同学的课题获得一等奖,2003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邓集权等同学的两项课题获得项三等奖;还积极参与“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并获得学术科技节优秀组织奖、优胜杯。
6、体育运动及文艺汇演。学生女子组获得篮球赛冠军;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女子组第二名、男子组第四名;学生男子组获得足球赛冠军;举办了六院迎新文艺晚会。
7、学生社团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拓展计划,指导青年志协、蓝韵文学社、三农学社、心理健康协会、书画协会、英语空间、艺术团共七大社团开展活动。蓝韵文学社出版一期《蓝韵》杂志(内刊),刘强书记亲笔题词;心理协会积极参与校“心理健康教育节”系列活动;“三农学社”获得“校园十佳院级优秀社团”荣誉称号。
8、院学生会获得“优秀学生分会”荣誉称号。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充分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确保就业质量,提高就业率,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党总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副院长、各系系主任、学生工作组老师任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将毕业生经费纳入院日常经费预算,确保所需经费到位。通知、督促有关学生参加毕业前的补考;完善资环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将就业信息、毕业生信息上网,做到资料真实、准确、全面;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公告栏,以便及时收集、发布和处理就业信息;建立“导师联系毕业生制度”,院领导、专业老师每人联系3-4名毕业生,其他老师每人联系1-2名毕业生,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抓好就业市场建设,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5月中旬,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重点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的宣传。通过我院全体教职工的努力,2006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6%。就业工作考核进入前十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资源环境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二ΟΟ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点击下载文件: |